近期,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(CNNIC) 發布《第3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》。報告顯示,截至2014年12月,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3.04億,較2013年底增加4412萬人,增長率為17.0%.與2013年12月底相比,我國網民使用網上支付的比例從42.1%提升至46.9%.與此同時,手機支付用戶規模達到2.17億,增長率為73.2%,網民手機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.1%提升至39.0%.
2014年第三方網絡支付業務的靈活性與創新性一定程度上“倒逼”傳統銀行改革,銀行業的監管制度不斷約束第三方網上支付業務金融安全。第三方網上支付在阿里巴巴、百度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運作下已經具備了多種金融服務能力(消費貸款、中小企業貸款、小額理財工具),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傳統銀行業務,對現有的監管制度帶來一些挑戰。
2014年第三方網上支付和銀行卡支付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對決,形成當前多元化主體并存的局面。2014年春節期間,互聯網巨頭通過“紅包”和“網上叫車”業務快速占領移動支付市場。隨后,各大銀行積極推廣手機銀行業務,同時聯合銀聯、運營商大力推行基于銀聯移動支付平臺的NFC手機支付業務。
2014年央行緊急暫停支付寶、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產品業務,第三方網上支付則推出“白條”、“花唄”業務曲線信用消費。央行的出發點在確保用戶資金安全,第三方網上支付通過小額信用消費化解用戶疑慮。此外,第三方網上支付正在積極拓展跨境消費--支付寶和環球藍聯 合作,對銀行的海外退稅服務形成競爭壓力。預計,2015年第三方網絡支付業務與銀行業務的競合博弈將表現得更加突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