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金融監管發展趨勢——影子銀行
添加時間:2014-08-25 20:50
近年來,以互聯網支付、P2P網絡借貸、眾籌融資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,打破了傳統的信貸模式,形成了多元化的融資體系。同時,也給金融業帶來一定的風險,完善金融監管機制迫在眉睫。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、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法律與金融監管研究基地承辦的《金融監管藍皮書:中國金融監管報告(2014)》發布會5月9日在京舉行。
與會專家學者在借鑒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,從非傳統信貸融資的視角對我國影子銀行體系進行了界定、分析和測算,提出我國影子銀行監管與改革的政策建議。同時,藍皮書對2013年我國金融監管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了系統總結、分析和評論,并對今后我國金融監管發展態勢進行了預測。
第一,影子銀行體系規模約為27萬億元。影子銀行體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,是一個具有產品或工具、機構和市場“三維一體”的綜合系統。其本質是要發揮期限轉換、流動轉換以及信用轉換三大功能。這三大功能也是金融穩定委員會(FSB)定義影子銀行體系的重要標準,是信用中介發揮資金融通作用的本質特征。
第二,需防范影子銀行體系可能引致系統性風險。影子銀行體系的規模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,基于同業業務的信用擴張機制是我國影子銀行體系風險的關鍵環節。在同業業務高速擴張的背景下,影子銀行的風險將首先表現為資金市場的流動性危機,進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。
第三,銀行體系內的非傳統信用創造機制是影子銀行體系未來監管重點。
第四,今年銀行監管的重點在于優化銀行業治理體系。改革大背景下的銀行監管有兩大趨勢。一是對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的監管探索;二是持續深化銀行業金融機構改革。
第五,應按照區分存量和增量的思路,對互聯網金融平臺公司依法開展清理整頓。